一、学校简介
肇庆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主管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公办全日制本科高校,位于广东省珠三角城市肇庆(距广州90公里)。学校坐落于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中,与星湖山水相互呼应,尽显优美秀丽,堪称读书治学之佳境。学校创建于1970年。2000年3月,西江大学、肇庆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本科肇庆学院。
现有教职工1705人,其中专任教师1264人。教师中高级职称518人,具有博士学位490人,双聘院士1人。以“双聘”院士、长江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省级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肇庆市高层次人才等为代表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受聘担任学校的名誉院长、客座教授,学校形成了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满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工作需求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师资保障。
二、学院简介
1、学院背景
肇庆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始建于1972年的肇庆地区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1985年更名为西江大学化学系,2000年升为本科并成为肇庆学院轻工化学系,2007年学院制改革成为肇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2017年院系调整后成立了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化“素质为魂、能力为本、崇尚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学校定位和粤西北的特点,开展资源与环境领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服务肇庆及周边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毕业生在考研、就业、创新产业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
2、特色专业
省级一流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化学专业
认证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通过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认证
化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
3、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79人,其中正高职称9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2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0人,硕士学位22人,硕士以上教师占比91.14%;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1人;外聘兼职教师35人,其中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21人。
三、学科介绍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04年开设环境工程专业以来,培养15届942名具有学士学位的毕业生,2019年环境工程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2021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2021-2023连续三年入选校友会中国环境工程一流专业(应用型)排名第1。
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开设资源环境科学新专业并开始招生,2023年已有首届毕业生35名,就业率达90.91%。近年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先后获批市重点学科、省市共建重点学科、广东省“冲补强”计划重点扶持学科;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广东省环境健康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土污染管控与装备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肇庆环保装备服务平台、固废综合利用服务平台等科研平台,在人才队伍建设、科研项目与成果、产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四、科研平台
广东环境健康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水土污染管控与装备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肇庆环保装备产业发展服务平台
固废综合利用及应用技术服务平台
肇庆水环境安全与水质保障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肇庆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双碳产业研究中心
广东省水土污染管控与装备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环境健康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环境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工作年会
五、硕士生导师
序号
姓名
主要研究方向
1
徐洪伍
1.固体有机废物的资源化利用,2.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制备
2
林伟雄
1.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水污染控制工程
3
刘沙沙
1.微塑料/多环芳烃的微生物修复,2.新污染物的生态毒性效应
4
秦建桥
1.水污染控制及水环境健康,2.废弃物资源化及环保材料
5
陈冬冬
1.机动车尾气催化净化,2.工业废水光催化净化
6
谢春生
7
陈莲芬
1.光催化环境污染物降解,2.功能配合物
8
吴银萍
1. UV-LED光固化用光引发剂及树脂的设计与开发;2.水性建筑涂料/木器涂料产品开发与应用
9
陈君华
1、先进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2、有机精细化学品
10
钟萍
1.环境工程(废弃物资源化与环保材料);2.表面工程;3.水性高分子材料合成及特种涂料
11
校亮
1.土壤固碳培肥;2.水果保鲜
12
熊梧琬
1.多功能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备 2.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控制
13
王永利
环保功能材料
14
叶非华
1.环保功能材料;2.新材料;3.化妆品
15
吴燕妮
1.新能源电池纳米催化剂的研究2.新型污染物的分析检测与治理
16
张博
1.固体废弃物资源化,2.高级氧化水处理技术,3.催化反应工程
17
卞福萍
1.阻燃纳米复合涂层2.光固化环氧有机硅3.电磁屏蔽材料
18
唐青
1.吸附材料 2.地质聚合物 3.功能材料
19
林志朋
1. 固废资源化 2. 循环经济 3.多孔材料与创新制程
20
黄云薇
1.功能高分子材料 2.水性涂料 3.重金属吸附
21
郑旭惠
1. 环保功能材料 2.环境遥感监测
22
廖俊威
1.生物小分子醇高值化转化为可再生清洁醇基燃料及航空燃料;2.脱氢催化剂创制及其催化机理理论计算
23
黄崇辅
1.环保材料2.绿色再生能源
24
戴敏
1. 水污染修复 2.环保功能材料
25
肖纯
1.环境污染物的芬顿氧化技术 2.光催化技术 3.重金属回收利用
六、招生目录
类别代码及名称
领域代码及名称
研究方向
085700资源与环境
08570环境工程
1、水污染控制及水环境健康2、废弃物资源化及环保材料
初试
复试
初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参考书目
复试科目名称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 204|英语二 ③ 302|数学二 ④ 806|环境工程概论
806环境工程概论书名:《环境工程概论》(第四版);作者:朱蓓丽,程秀莲,黄修长;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5月
08、环境化学
08、环境化学书名:《环境化学》(第二版);作者:朱利中;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6月
同等学力加试
加试科目
24、水污染控制工程25、环境监测
24、水污染控制工程书名:《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四版)下册;作者:高廷耀,顾国维,周琪;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4月25、环境监测书名:《环境监测》(第五版);作者:奚旦立;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月
七、招生咨询
联系人:徐雪仪
联系方式:0758-2716357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5年资源与环境硕士研究生调剂 第三批次复试成绩公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