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教学工作 | 实习实训 | 科学研究 | 招生就业 | 学生工作 | 党建思政 | IEET认证 | 师范认证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就业政策 
 招聘信息 
 在线求职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招生就业>>招生信息>>正文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2年招生宣传简介
2022-05-30 10:50  

学院简介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始建于1972年,现有化学、精细化工、化妆品技术与工程、环境工程和资源环境科学5个本科专业,共计在校生1439人。学院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2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3人,占专任教师61%,居全校首位。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

学院着力推进学科平台建设。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先后入选省市共建重点学科、市重点学科、省重点扶持学科、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学科;建有目前学校唯一的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环境健康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水土污染管控与装备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肇庆环保装备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固废综合利用及应用技术服务平台”、“肇庆水环境安全与水质保障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及“肇庆学院分析测试中心”等多个高级别平台,学院学科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学院坚持按照专业认证的标准强化内涵建设。化学(师范)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及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并于2021年完成了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环境工程专业已于2019年通过了IEET国际工程认证,化学和环境工程专业均入选省一流专业;学院现有“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两个省级教学团队;“分析化学”课程为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机化学”课程为省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

环境工程IEET认证培训会议

    学院坚持强化实验实践能力培养,建有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环境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总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2200多台(套),总值超过4000万元。建有师范教育实习基地166个、非师范专业学生实训实习基地52个。

专业特色: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化学、环境工程

IEET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环境工程

二级师范类专业认证:化学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健康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骨干教师介绍

骨干教师1:郝向英,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高等院校教学名师,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肇庆市批拔尖人才,肇庆学院物理化学学科带头人。曾获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肇庆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等荣誉和奖励。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硕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现任肇庆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

坚守教学一线30余年,坚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无限爱心投身于教育教学中,作为广东省物理化教学团队负责人和物理化学精品课程负责人,积极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主持、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市级科研课题,并带领团队成员针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目前主要进行环保型PVC热稳定剂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已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件,部分成果正在进行工业化放大。

                 

 

骨干教师2:李湘,华南理工大学工学博士,教授,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肇庆市拔尖人才。2004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2002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法国科学院国家化工科研中心(南锡)进行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主要从事新型多孔介质吸附材料和天然产物提取分离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二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化工原理基础实验模拟仿真”于2008年获肇庆学院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成果“高选择性吸附巴戟天糖配位吸附材料的合成与应用技术”于2010年获肇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荣获“肇庆学院科研十佳教师”、“肇庆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肇庆学院陈伟南科研奖励基金科研成果奖”。2010年被评为肇庆市拔尖人才。在《Adsorption Science Technology》、《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化工学报》、《高校化工学报》、《环境科学学报》和《离子交换与吸附》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骨干教师3:吴燕妮,博士,教授,硕士导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肇庆学院“教学名师”,担任学院副院长。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访问学者,化学学术带头人, 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际刊物《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NANO》等审稿人。

    从事燃料电池催化剂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科技创新项目、肇庆市科技创新项目、肇庆学院教改项目等二十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六十多篇,其中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Fuel Cells》和《中国科学》等被SCI收录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二等奖,肇庆市科技技术进步奖多项及“科研十佳”等殊荣。


骨干教师4袁国栋,浙江嵊州市人,南京农业大学学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硕士,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博士后。曾任新西兰国家研究院资深研究院、中国科学院PI和博导,现为肇庆学院特聘教授、广东省环境健康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土壤学和碳中和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主持环境学科前沿科学讲座。

                       

骨干教师5 彭昌盛,男,1972年10月生,博士,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主持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级1项,省部级5项,其它2项,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1项,国家科技重大3项,省部级1项,其它1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被SCI/EI收录近百篇,出版专著《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理论与应用》,申请专利18项,已获专利授权9项。主要研究领域: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修复,海(咸)水淡化及资源化,新型环境(环保)材料。

                     

骨干教师6:吴利欢,女,副教授,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主要承担《有机化学》、《精细有机合成》、《化妆品安全与功效评价》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或负责的省级教学或科研项目4项、市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教学和科研项目6项;以第一作者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有机化学》、《化学通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等发表教研或科研论文近30篇。

    近几年获得的教学奖励有:“肇庆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肇庆学院第六届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七届教学成果特等奖、“肇庆学院教学质量十佳教师”、“肇庆学院优秀教学骨干”、“肇庆学院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示范组二等奖”等。 


招生专业介绍

一、化学

专业介绍:化学专业始建于1972年,是肇庆学院最早创建的理科专业之一,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一流”专业,已经完成教育部中学教育第二级的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进校考察。现有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2个省级教学团队、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1门省级视频公开课,拥有省级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肇庆学院专业评估排名第一。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构建了对接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师范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了“重师德、强技能、深融合”的专业特色。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教师教育与广东省基础教育现代化相关政策,依据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围绕“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立足肇庆,服务广东,培养具备化学学科素养、化学教育研究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够在中学、教育机构等领域从事化学教学、教研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并能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在中小学、化学化工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技术研发、管理、检测、技术服务等工作。

升学深造:毕业生可升学深教育硕士、化学、化学工程、环境类、材料类、生物科学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制药类学硕和专硕。


 

   义教活动       

 

青年教师成长讲座

二、精细化工

专业介绍:肇庆学院精细化工专业有近三十年的办学历史,专业建设基础好,学科特色鲜明,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是我校大力发展“新工科”背景下的重点新兴专业。精细化工是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产品门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当前精细化工行业呈现传统精细化工产品与功能材料化工前沿并重,并向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学材料、新能源、环境催化等交叉发展,是发展最为迅速、处于国际学术最前沿的新型交叉复合工程学科之一。我校作为国内第二批开办“新”精细化工专业的高校,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培养化学背景优、工程基础厚、实践能力强和创新精神佳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良好的现代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国家精细化学工业及与其它学科交叉衍生出的相关新兴领域经济建设的需求,能够在相关的行业从事研发、设计、生产、质检品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就业去向:精细化学工业及与其它学科交叉衍生出的相关新兴领域(如电子化学品、功能材料、新能源、环境催化等)相关企事业单位等。

升学深造:进入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等学科深造取得硕士、博士学位。

 

化工实验设计竞赛决赛合影

三、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资源环境科学)

    一学年后学院按照学生志愿及学业情况(第一学期学分绩点为主要依据)进行专业分流。

(一)环境工程

专业介绍:肇庆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依托于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致力于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自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和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坚实的基础,为环境工程硕士点的申报创造了基本条件。在环境工程学科先后被确定为省市共建重点学科、省级重点扶持学科、肇庆市市级重点学科和肇庆学院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先后获批了广东省环境健康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土污染管控与装备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固废综合利用装备及其应用技术服务平台和肇庆环保装备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及环境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高水平教学与科研平台。2021年3月,环境工程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3月,顺利通过中华工程教育学会的工程认证中期考核。

培养目标:本专业根据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良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较强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自主学习、自我调整和适应发展能力,能够熟练应用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掌握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开发与工程设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等综合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环境污染控制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及运营管理、环境管理、环境评价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主要在生态环保、环境监测,国土资源、水利林业等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管理、规划、教育等工作。

升学深造:本科生继续攻读名校研究生的气氛很高,更高层次的学习可以充分发掘自身潜力,也可以帮助自己结识更多优秀的老师和朋辈。近年来,环境专业本科生升学深造率在20%以上,毕业生赴国内外一流高校深造的比例逐年提高。

光大广环投环保能源肇庆基地参观实习

 

2021年节能减排工业设计大赛

(二)资源环境科学

专业介绍:为了对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链的人才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经教育部批准,资源环境科学专业于201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省市共建重点学科、广东省环境健康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和平台,经过不懈地努力和建设,本专业现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工科专业。本专业具备一支学缘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8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人,副教授8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7人,硕士学位1人。拥有新西兰皇家学会杰青、中科院海外引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 “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3人;2人获得肇庆学院实践教学优秀指导教师。另有外聘教师18名,均为资源与环境领域相关单位中的高级技术人才,拥有丰富的业界实践经验。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可获得环境健康、资源管理与利用、绿色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毕业后,可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环境退化与修复、城乡废弃物综合利用及碳中和等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咨询和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服务国家和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良好文化素质,基础实、技术精、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资源环境科学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具备较深厚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质,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终身学习理念;掌握环境健康、资源管理与利用、绿色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在热带和亚热带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管理与评价、环境退化与修复、城乡废弃物综合利用及碳中和等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咨询和管理的能力;具备在国土资源、环保、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和产业就业的基本条件。

就业去向:随着国际社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日益重视,以及国家已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以及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社会和市场对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需求比较旺盛、缺口比较大。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国土资源、环保、农业、水利、 林业等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管理、规划、教育等工作。

升学深造:本科生继续升学深造已成大势所趋,更高层次的学习可以充分发掘自身潜力,也可以帮助自己结识更多优秀的老师和朋辈。近年来,环境系本科生升学深造率在20%以上,毕业生赴一流高校深造的比例逐年上升。

 

 2021年校企交流活动   

 

 肇水集团教育实习基地参观实习

四、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专业介绍:我校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全国少数可以培养化妆品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的高校之一。中国是全球化妆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但目前国内只有十六所高校招收化妆品本科专业,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依然非常稀缺。广东是化妆品产业大省,我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良好的产业优势将为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及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此外,本专业将依托珠三角地区的产业优势开设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特色班。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系统地掌握化妆品领域的基础理论、工艺原理及工程技术等专业知识,具有相关学科知识和艺术时尚修养。在化妆品原理应用、配方设计、产品制备、功效评价等方面,具备化妆品技术开发、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等能力,主要能从事化妆品相关岗位:质量控制、产品研发、功效评价、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国,市场占比超过了10%,是全球化妆品市场发展规模年均增速最快的国家,但化妆品专业人才培养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国内只有少数高校招收化妆品本科专业,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依然非常稀缺。化妆品专业的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化妆品相关的质量控制、产品研发、功效评价、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岗位工作,如化妆品原料应用、化妆品配方开发、化妆品功效评价、化妆品市场法规、化妆品生产管理、化妆品原料检测分析、化妆品原料技术销售等行业相关岗位;也可以从事生物技术及化学化工相关的工作。

升学深造:报考化妆品科学与技术、日用化学品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化妆品专业报告会        

 

 广东环亚美容化妆品博物馆参观
肇庆学院“碳中和”微专业介绍

    为服务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需求,教育部支持部分高校先行建设碳中和新专业、加快双碳紧缺人才的培养。

    碳中和微专业由特聘教授和教学名师授课,旨在培养理解碳中和的目标与过程、全球规则、技术选项、商业运作及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面向全校优秀学生招生(每年限额),同等条件下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学生优先;修满一定学分,由肇庆学院颁发主修专业以外的微专业证书,为毕业生从事碳排放核算、碳汇交易管理、碳中和城乡示范区建设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院特色班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特色班级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创立与化妆品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合作新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办出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开拓学生视野,拉近校园与社会的距离,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互惠共赢。开设“技术与市场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知识+产品的课程教学新方式,构建研发+竞赛+考证的实践培训新体系,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优秀学子

一、在校生

林怡涵,女,中共党员,2018级化学1班学生,同时肇庆学院砚园七班成员。综合测评排名班级前三,平均绩点达3.8,在校期间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在化学通报上发表论文一篇。大学期间担任学生机构干部、班级学生干部以及新生带班党员等职务,2021年获国家级师范类竞赛“二等奖”,省级竞赛“优秀奖”。该生在校期间学校成绩优异,获评三好学生二等奖两次、李启清教授学习成绩优秀奖两次,同时荣获带班党员标兵、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紫荆志愿者等称号。

胡泽彬,男,2000年9月生,中共党员,肇庆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18级精细化工专业本科生,曾担任本班级班长兼团支书、2020级化妆品班新生带班党员,院易班办公室部长,现任本班级副班长兼宣传委员。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保持专业前列。获得过李启清奖学金,德旭助优奖学金等,也获得过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带班党员,优秀易班学生工作站学生骨干等荣誉称号,校化工实验设计大赛特等奖,大学生化工原理实验大赛中南地区选拔赛二等奖等荣誉奖项。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被南京师范大学化工与材料专业录取。


范熔丹,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2018级环境工程2班的学生,现任班级学习委员。曾获国家奖学金、陈熹奖学金、三好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骨干、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等,志愿时长累计80小时。在校期间共参与研究国家级大创项目一项,省级攀登计划项目一项,在广州化工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

二、杰出校友

    林文昌,1975年7月出生,肇庆市人,西江大学轻工化学系化学教育专业97届毕业生。现任东莞市厚街镇桥头小学副校长,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副高),曾获东莞市教育系统师德标兵、东莞市教学先进个人、东莞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厚街镇十佳校长等称号,是数学学科带头人。涉猎较广,在学校管理、数学教学、诗歌教育、安全教育、劳动教育等方面有所研究,主持教育科研课题5项,1项获国家二等奖、1项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获东莞市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获东莞市科研成果三等奖,多篇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学》《广东教学报》《东莞教学教研》《东莞教育》等省市刊物中发表。开展讲座二十余次,受到教师、家长的广泛好评。


宋志昭,男,中共党员,1982年出生,籍贯广东珠海,化学中学一级教师。2006年毕业于广东省肇庆学院并获理学学士学位。2006-2008年在珠海市唐家中学任教,2008年至今在珠海市第九中学任教,曾任学校年级主任、化学科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等职务。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教学法(讲学稿)研究中心化学学科核心成员,第二届珠海市初中化学中心组成员,香洲区第二届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连续两届香洲区化学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国培计划(2017)-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研修项目东北师范大学初中化学班优秀学员,连续三年珠海市中考化学评卷组学科组长,参加香洲区中考模拟考试命题。

招生联系方式

   招生电话:0758-2716447;0758-2716357

学院网址:http://chem.zqu.edu.cn

邮 箱:xjz_2007@zqu.edu.cn

   联系人:姚老师、周老师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招生咨询QQ群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QQ群号:796074662)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2017  肇庆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中国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大道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16357   传真:0758-2716447    (网站地图)